目前的發現(2) - 父親篇


目錄
²  主題一:父親死亡 v.s. 父親活著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²  主題二:父親有殘疾 v.s. 父親沒有殘疾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²  主題三:曾與父親同住 v.s. 不曾與父親同住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²  主題四:過去一年是否有跟父親聯絡(包含面對面、通電話、寫信)
²  主題五:父親是否抽菸對青少年抽菸行為之影響
²  主題六:青少年自覺與父親之親密度
²  總結
主題一:父親死亡 v.s. 父親活著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l   父親死亡
l   父親活著
結論:在這個文式圖,可以明顯感受到父親對青少年抽菸/喝酒有部分影響力,這也大於母親帶給青少年的影響。

l   以父親是否還活著為前提
結論:以父親是否還活著為前提,比較青少年抽菸/喝酒之比例發現兩者之間比例是差不多的。

主題二:父親有殘疾 v.s. 父親沒有殘疾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l   父親有殘疾
結論:由圖可以看到,父親有殘疾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行為的影響力很低。

** 加入曾經與父親同住的變數 **
喝酒&父親有殘疾&住一起:107(85.6%)
抽菸&父親有殘疾&住一起:103(83.06%)
結論:在父親有殘疾的情況下,大多數有抽菸/喝酒的青少年都是與父親同住的,比例達到8成。

l   父親沒有殘疾
結論:由文氏圖可以看出,父親沒有殘疾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佔有一定的影響力。

l   以父親是否有殘疾為前提
結論:以父親是否有殘疾為前提,比較青少年抽菸/喝酒之比例發現兩者之間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主題三:曾與父親同住 v.s. 不曾與父親同住對青少年抽菸/喝酒之影響
l   曾與父親同住

l   是否與父親同住為前提

結論:以是否曾經與父親同住為前提,比較青少年抽菸/喝酒之比例發現兩者之間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主題四:過去一年是否有跟父親聯絡(包含面對面、通電話、寫信)
l   喝酒&父親還在&沒住一起&沒聯絡:72
抽菸&父親還在&沒住一起&沒聯絡:77
l   喝酒&父親還在&住一起&沒聯絡:116
抽菸&父親還在&住一起&沒聯絡:109
結論:由此發現,不論是抽菸或喝酒的青少年,曾經與父親同住卻在過去一年內沒有來往的人數大於不曾與父親同住的青少年人數,此比例卻小於母親篇的部分。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住一起與沒住一起的人數差距大的關係。

主題五:父親是否抽菸對青少年抽菸行為之影響
l   父親有抽菸
青少年曾抽菸&父親有抽菸&住一起:685
青少年曾抽菸&父親有抽菸&沒住一起:174
結論:在父親與青少年都有抽菸的前提下,青少年與父親的人數遠大於那些沒有與父親住在一起的人數,由此推測,父親的抽菸行為對同住的青少年影響很大。

l   父親沒抽菸

結論:單就父親抽菸跟青少年抽菸,父親有無抽菸對青少年抽菸之影響不大(樣本數落差大)

主題六:青少年自覺與父親之親密度
ANot close at all
BNot very
CSomewhat close
DQuite close
EExtremely close
l   (g1)喝酒&父親曾經一起住:1036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E&住一起:185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D&住一起:200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C&住一起:221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B&住一起:123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A&住一起:180
l   (g2)喝酒&父親沒有一起住:292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E&沒住一起:28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D&沒住一起:36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C&沒住一起:58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B&沒住一起:40
曾喝酒&跟父親親近A&沒住一起:111

結論:在此數據中,可以發現自覺和父親非常不親密又沒與父親同住的青少年曾經喝過久的比例較其他者高出許多。

l   (g3)曾抽菸&父親有抽菸&住一起:685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E&住一起&父親抽菸:135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D&住一起&父親抽菸:149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C&住一起&父親抽菸:170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B&住一起&父親抽菸:93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A&住一起&父親抽菸:138

結論:在此數據中,比較有趣的是自覺和父親沒那麼親密但與父親同住的青少年曾經抽菸的比例略低於其他者。

l   (g4)曾抽菸&父親沒抽菸&住一起:209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E&住一起&父親沒抽:48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D&住一起&父親沒抽:44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C&住一起&父親沒抽:57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B&住一起&父親沒抽:31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A&住一起&父親沒抽:29
l   (g5)曾抽菸&父親有抽菸&沒住一起:174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E&沒住一起&父親抽菸:20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D&沒住一起&父親抽菸:23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C&沒住一起&父親抽菸:46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B&沒住一起&父親抽菸:21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A&沒住一起&父親抽菸:64
l   (g6)曾抽菸&父親沒抽菸&沒住一起:69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E&沒住一起&父親沒抽:7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D&沒住一起&父親沒抽:7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C&沒住一起&父親沒抽:19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B&沒住一起&父親沒抽:16
曾抽菸&跟父親親近A&沒住一起&父親沒抽:20



總結:
1.    在父親有殘疾的情況下,大多數有抽菸/喝酒的青少年都是與父親同住的。
2.    不論是抽菸或喝酒的青少年,曾經與父親同住卻在過去一年內沒有來往的人數大於不曾與父親同住的青少年人數。
3.    與母親篇較不同的地方是父親篇在以下條件中還活著、沒有殘疾、與青少年同住對青少年抽菸/喝酒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不排除是否因父親本身的行為影響青少年,或是父親帶著青少年一起嘗試。
4.    除了上述的條件下,其他條件對青少年之抽菸/喝酒行為均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不免是因為對以上關於母親相關的問題回答人數比例低於青少年抽菸/喝酒人數許多。
5.    由於我們都是以青少年有抽菸(smoke==1)、無抽菸(smoke==0)等指令去蒐集資料,再以收集到的資料算出百分比,因此沒有對空值做處理(因不影響)

留言

  1. 父親篇與母親篇應該可以合在一起做個總結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